
出處與釋義
上面的經典名句,出自《孟子‧盡心上》,目的是勉勵大家無論處於甚麼境遇,都要自強不息,達己達人。
「窮」,指不得志,或遇上逆境。「達」,指得志,或處於順境。全句的意思是:當我們鬱鬱不得志,遇上人生逆境時,要做好自己本份,修養品德;到人生得意,處於順境時,就要發揮己長,多做有益社會大眾的事。
體悟與應用
「窮」與「達」兩字,分別指困頓與顯達的兩種處境。
「窮」指失意,「達」指得志。
古代讀書人的理想是做官,施展抱負。不過,世人有一種誤解,說甚麼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、「書中自有顏如玉」。難道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謀取金錢富貴,獲得「黃金屋」和「顏
如玉」嗎?孟子告訴我們答案並非這樣。他說一個人困頓時,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,得志時還要把百姓照顧好。一個人窮也好,達也好,都要盡其本份,堅守道義。這才是讀書人的理想抱負,也是他應盡的責任。
困頓的時候,依然可以修身立德,安守本份,這是「獨善」;顯達的時候,自然可以施展抱負,造福社會,這是「兼善」。
獨善也好,兼善也好,都可以展現出理想的人生境界。
臉書留言
(總共瀏覽 5 次數, 今天瀏覽 1 次數 )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